受訪者感覺“雙11”嚴重超支想剁手
“雙11”期間,天貓交易額一天內達到912億元,刷新全球紀錄。另一B2C企業京東商城11月11日當天下單量超過3200萬單,同比增長130%。在輿論紛紛為中國消費者購買力驚嘆的同時,也有不少人憂慮互聯網泡沫,擔心非理性購物會產生退貨率高、經濟負擔不起的情況。
上周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53.8%的受訪者提前整理好了購物車,在“雙11”當天集中購買。 31.7%的受訪者感覺“雙11”期間購物可以省錢,而且買到了稱心商品。面對沖動消費,56.3%的受訪者建議“雙11”購物應提前規劃、量力而行。
調查中,00后占0.4%,90后占26.6%, 80后占46.7%,70后占18.4%,60后占6.1%。
36.3%受訪者每年都在“雙11”當天購買商品
“雙11”至今已7年,調查顯示,36.3%的受訪者每年都會在當天購買商品,16.4%的受訪者近5年開始參與,24.2%的受訪者近3年參與“雙11”搶購潮,20.0%的受訪者偶爾參與,僅3.1%的受訪者一次都未參與購買。
北京某公司員工馬曉麗從2014年開始在“雙11”當天購物。在她看來,盡管11日那天網購的人很多,但是相比以前的價格來說,確實會有優惠。而且現在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購物,非常方便。
懷孕5個月的王丹今年在某電商網站花費了近3000元。“老公平時工作忙,而我現在活動也不方便,所以11日那天我會多買一些老公和我穿的衣服。‘雙 11’衣服打折力度挺大的,家里如果缺什么,我也會順便買了。”王丹表示,自己還囤了一些嬰幼兒奶粉和嬰兒服裝,“怕將來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忙手忙腳顧不過來”。
調查顯示,服裝、鞋帽、箱包類(72.8%)是受訪者認為“雙11”期間最值得買的商品,其次是數碼、家電類(45.0%),接下來依次是食品、飲料和酒(39.9%)、化妝品、個人護理品(34.1%)、圖書音像(17.2%)、母嬰玩具(14.0%)、旅游、休閑產品 (6.6%)、醫藥保健產品(5.3%)等。
今年“雙11”,30.3%的受訪者消費額在500元及以下,32.9%的受訪者消費額在500元至1000元之間,20.8%的受訪者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,9.3%的受訪者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,6.7%的受訪者在3000元及以上。